2013年4月,在学院领导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集中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骨干和全院各专业优秀的学生,组织成立了辽宁工业大学赛恩软件设计创新团队。团队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工作目标,秉承“砺器悟道”的校训,不断突破自我,逐渐过度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       
      
   
   
   
      
   
   
 1.团队的目标与规划  
   
 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因素,是团队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动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优秀的实践创新型大学生是团队的主要目标。创新团队学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学校和学院创新团队工作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了本团队的建设方案与实施规划如下:  
   
 (1)开拓视野。坚持走出去,深入到就业市场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有目标的设定培训计划,增加训练项目的广度和深度。  
   
 (2)确定不同的建设方向。目前已建设网站设计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设计两个基础的训练方向。  
   
 (3)完善学生培养训练计划。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专业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之中,精心准备出学生感兴趣和技术较为先进的合适项目,以任务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新技术的学习与更新。针对计算机学科本身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建立不断学习新技术机制和新技术定期讲座机制,依托于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分享等学习方式,指数级提升团队成员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5)竞争机制。为保持持久的动力与活力,团队引入竞争机制。在团队发展过程中,通过激励考核,来优胜劣汰、奖优罚劣,以达到共同进步。  
   
 2.团队的队伍建设  
   
 在团队的队伍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现已搭建了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团队由老师领导,学生分为策划部、培训部、人事部、培训部等多个部门,模仿公司职业化管理。团队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成员各有各的长处,大家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工作。  
   
 2.1.教师队伍  
   
 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团队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创新团队建设与工作的深入,团队指导教师管理规范也变得十分重要。团队指导教师也设定了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每名指导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明确任务,以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定期以培训讲座的方式把新技术和新理论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不断地接收新事物,锻炼了创新能力。  
   
 2.2.学生队伍  
   
 专业分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  
   
 年级分布:21级、22级、23级 
     
 3.团队具体开展的工作  
   
 工作模式:针对团队的工作目标和方针,仿照软件公司的运行方式,提出了半职业化的工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将来要面对的职业环境。  
   
 基本方针:任务驱动、分工合作。  
   
 具体实施:以项目为导向,侧重团队合作,使用最前沿的开发技术和手段。  
   
 过程规范:仿照软件公司的运行方式,参照软件工程规范,项目角色分工合理、开发过程有文档、开发代码有源码服务器。  
   
 实施方案:依托实际项目、以老带新、阶梯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分阶段规划,制定不同的培养人才方案。  
   
 3.1.实训项目  
   
 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导师,并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位学生,以空杯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项目实践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项目的类别主要有:省/校大学生研究性创新项目、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等。  
   
 团队实训项目列表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题目  | 
     级别  | 
     指导教师  | 
    
    
     基于安卓的移动式课堂教学管理系统  | 
     省级  | 
     陈文实/刘鸿沈  | 
    
    
     校园社交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 
     校级  | 
     佟玉军  |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方法  | 
     校级  | 
     周军  | 
    
    
     网上商城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校级  | 
     陈文实  | 
    
    
     教学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校级  | 
     刘鸿沈  | 
    
    
     基于SSH的校园facebook平台研究设计  | 
     省级  | 
     佟玉军/徐阳  | 
    
    
     中文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 
     省级  | 
     刘鸿沈  | 
    
    
     辽宁工业大学网络实物三维虚拟化的设计与实现  | 
     校级  | 
     周军  | 
    
    
     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定位软件设计与应用  | 
     校级  | 
     刘鸿沈  | 
    
    
     基于Android与AES的多功能安全通信录的设计与实现  | 
     校级  | 
     佟玉军  | 
    
    
     锦州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 
     院级  | 
     贾丹  | 
    
    
     基于android平台的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  | 
     院级  | 
     刘鸿沈  | 
    
    
     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系统  | 
     院级  | 
     佟玉军  | 
    
    
     基于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泊车引导系统  | 
     校级  | 
     张兴  | 
    
    
     基于Android手机鼠标(phone_controller)的研究与实现  | 
     校级  | 
     佟玉军  | 
    
    
     基于云存储的教学文档管理系统  | 
     校级  | 
     刘鸿沈  | 
    
    
     竞赛项目  | 
    
    
     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  | 
     国家级/省级  | 
     全体指导教师  |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  | 
     国家级/省级  | 
     全体指导教师  | 
    
    
     挑战杯大赛  | 
     国家级/省级  | 
     全体指导教师  | 
    
   
  
  
    
   
 3.2.培训工作    
    
 创新工作的基础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创新团队加大了培训的力度,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由团队指导教师和学生技术负责人定期开展培训讲座。针对团队目前的建设方向,开展了微信公众平台和安卓应用程序设计两个系列讲座。同时,不定期开展了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游戏设计和Android开发等讲座。  
   
 3.3.团队日常工作    
    
 ●建立了团队学生负责人制度,参照软件公司的运行机制,成立了宣传部、培训部、策划部和人事部等部门,确定了部门的学生负责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管理团队例会:团队负责教师与团队学生管理团队每周一次例会,总结目前的工作和布置下一步的工作。  
   
 ●学生团队例会:每周三,由部门负责人召集本部门人员开展活动,包括近期学习总结和经验交流,学习新技术,检查前期工作和安排新任务。  
   
 ●日常考勤:团队使用了指纹考勤机,记录团队成员参与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使同学们尽早进入到未来的工作状态。  
   
 ●人员招新:为了保证团队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每年招新两次。为了保证招新的顺利进行,团队制定了招新方案并落实到个人执行。  
   
 ●学生总结、材料归档:人事部负责采集,汇总  
   
 ●值班: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值日。  
   
 ●假期工作:寒暑期期间,团队安排培训和项目工作。  
   
 ●其它活动:为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踏青,节日给团队成员购买小礼物等。